rss
    0

    如何评价这次的举重级别调整?

    2024.02.21 | admin | 69次围观

    一言以蔽之,脑残了呗。以下直接转我在个人公众号“不仅是健身”发布的文章《莫名其妙的决定——评(pen)国际举联的新级别设置》:

    又是半个多月没有更新,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不少值得一说的事,想了想,决定从国际举联上周刚刚公布的新体重级别设置说(pen)起。

    2018年7月5日,国际举联在其官网公布了新的体重级别设置,如下图所示:

    举重级别一览表_举重级别_举重级别怎么定的

    看到这个级别设置,我先是感到愕然,随后又觉得很正常——在国际举联的历史上,各种莫名其妙的规则设定可说是屡见不鲜。最著名也最荒唐的一条,就是2005年之前对于“比赛成绩”和“世界纪录”的不同规定:

    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必须是2.5公斤的整数倍。例如你举起了191公斤,那么记录成绩时会去掉不足2.5公斤的整数倍的部分,按190公斤来计算你的成绩。破世界纪录时运动员可以试举的重量应为0.5公斤的整数倍。例如世界纪录是190公斤,那么你可以要求试举190.5公斤,只要成功举起,就算你打破了世界纪录。这两条规定各自看起来都没什么毛病,但凑到一起,再加上“成绩相同时按体重排名,体重轻者名次列前”的规则,就有可能产生出“举得重却只能拿亚军,举得轻却能拿冠军”的荒唐事来:

    ——假设62公斤级的抓举世界纪录为150.5公斤。

    ——在某次世锦赛上运动员甲举起了150公斤,体重为61.75公斤,而运动员乙举起了151公斤,体重为61.80公斤。

    ——那么按照2005年之前的竞赛规则,运动员甲没有打破世界纪录,而运动员乙打破了世界纪录。

    ——但算成绩时,两人成绩取2.5公斤的整数倍后都为150公斤,因甲体重更轻,所以举得轻,没有破纪录的甲将获得冠军,而举得重,破了纪录的乙却只能屈居第二……

    当然,这样的荒唐事在比赛中——至少据我所知——并没有发生过。但这并不能证明该规则的合理性,恰恰相反,这只能说明这条规则对优秀运动员的权益造成了相当大的侵害。

    还是沿用上面的例子,如果运动员乙不仅要打破世界纪录,还想拿冠军,则按规则他至少要举起152.5公斤,也就是比破世界纪录的重量再多1.5公斤。有过力量训练经验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挑战极限时这多出来的1.5公斤会有多么大的影响。几十年来(这样不合理的规定竟然能沿用几十年!),许多本来实力更强的运动员因此被迫饮恨,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金牌。

    而从本次国际举联公布的新体重级别来看,他们似乎并未从过往的错误中吸取教训。这一次的新级别设置,在我看来至少有三点不合理的地方:

    一、无视人类平均身高的增加趋势,调低了最低级别的上限

    在过去几十年里,全球人类的平均身高一直在增加,这大大缩小了最小级别选材的范围。例如在1993年前的老级别世界纪录里,56公斤级的挺举世界纪录为171公斤,60公斤级的挺举世界纪录为190公斤,都超过体重的三倍,而体重更轻的52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却只有155.5公斤,不到体重的三倍,这显然并不符合“体重越轻相对力量越大”的规律。究其原因,就是因为人类平均身高增加,导致52公斤级对应身高的人太少,难以从中挑出有天赋的苗子,从而限制了这个级别运动水平的提高。

    这一趋势从国际举联的第一次级别大调整也能看出来:1993年,国际举联第一次彻底更新级别设置,男子最小级别从52公斤级上调到54公斤级,女子从44公斤级上调到46公斤级,“体重最轻的级别相对力量不是最大”的现象便不再出现。随后在1999年,为了适应奥运会限制赛事规模的要求,国际举联又进行了第二次级别大调整,将男子级别从10个削减到8个,女子从9个削减到7个,最小级别分别上调到56公斤级和48公斤级。

    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,距上一次级别调整已经过去了19年。这19年里全人类的平均身高——特别是在举重成绩较好的第三世界国家——又有了显著提高,按理说最小级别应该再次上调才对。可国际举联这一次却把男子最小级别降到了55公斤级,女子最小级别降到了45公斤级,难道,他们是想通过降低最小级别上限,让更多更矮的运动员出现在观众面前,从而坐实“举重会把人压矮”的谣言么?

    二、两个级别间的差距没有遵循“体重较轻时级差较小,体重较重时级差较大”的原则

    如果说下调最小级别可以让矮个子有机会参加举重运动,虽不符合现状但还情有可原的话,那么这一次级别调整后的级差设置则找不出任何理由说明其合理性。

    以新的男子级别设置为例,从73公斤级到81公斤级再到89公斤级,级差都是8公斤,但接下来却是96公斤级和102公斤级,级差分别只有7公斤(96-89)和6公斤(102-96)。显然,这并不符合“体重较轻时级差较小,体重较重时级差较大”的原则。

    (之前举重的体重级别设置,也包括力量举、拳击等其他按体重分级的项目的体重级别设置都遵循这一原则,各位可自行查询,此处不赘)

    众所周知,人的体重与身高是密切相关的,在专业运动员中尤其如此(矮个子可以把自己吃得很胖从而达到很大的体重,高个子也可以把自己饿得很瘦从而获得很轻的体重,但这在竞技体育领域毫无意义)。而人的个子越高,体重越大,则体重调整的空间也越大(或增减相同的体重更容易),所以按体重分级的运动项目,都要遵循“体重轻时级差小,体重重时级差大”的原则,这样才能方便运动员调节自己的体重从而进入适合的级别。而此次调整后的新级别,在轻级别和重级别级差小(6~7公斤),中间级别级差却大(8公斤),显然并不符合这一原则。

    当然,和奥运比赛的级别设置相比,这一条看起来又没那么不合理了。关于奥运比赛级别设置的点(tu)评(cao),请继续往下看。

    三、搞出举重单项赛和综合运动会两套不同的级别设置,给运动员确定自身级别进一步增加困难,也不利于举重运动的推广

    如本文开篇处的截图所示,本次新的级别设置与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,是举重单项赛事(例如举重世锦赛)和综合运动会中的举重赛事(例如奥运会中的举重比赛)分别沿用两套不同的级别设置,从而带来了更大的不合理:男子级别从73公斤级到81公斤级,级差只有8公斤,夹在中间的运动员只需增或减4公斤体重,比较容易做到。而81公斤级之后的下一个级别却一下子跳到96公斤级,级差高达15公斤,夹在中间的运动员如果想要参加奥运会,必须增或减7~8公斤体重,难度骤然增加。女子级别从59到64公斤级,级差只有5公斤,夹在中间的运动员只需增或减2~3公斤体重,比较容易做到。而64公斤级之后的下一个级别却一下子跳到76公斤级,级差高达12公斤,夹在中间的运动员如果想要参加奥运会,必须增或减6公斤体重,难度骤然增加。男子55、89、102公斤级和女子45、71、81公斤级没有进入奥运比赛级别,让这几个级别的运动员怎么办?是平时留在原来的级别,每逢奥运年疯狂增/减重一次?还是不增/减重,带着巨大的体重劣势参加男子61/96/109公斤级和女子49/76/87公斤级的比赛?抑或干脆放弃参加奥运会等综合赛事的梦想?如此不公平的设置,会不会让高水平运动员不愿意在这几个级别比赛,从而出现随便举个重量就能当世界冠军打破世界纪录的荒唐结果?​

    更重要的是,被奥运会“放弃”的三个级别中,男子89公斤级对应身高在173~176厘米,102公斤级对应身高在180~183厘米,恰好是当前的主流身高区间(女子情况类似,就不再列数据了)。难道……国际举联是想借此把大多数人挡在举重运动的大门之外吗?

    (顺便提及,男女的最小级别都被放弃了,看来国际举联也知道太矮的运动员出现在奥运赛场会带给世人“举重会把人压矮”的错误印象啊……)

    总之,这次的新级别设置在我看来,相当的不合理。

    最后,为了避免“你行你上啊”的指责,我在这里也贡献一套方案,应该比国际举联的要合理一些吧:

    男子:59、65、72、80、90、102、115和115公斤以上级

    (其实IPF现行的男子级别设置就很合理,但是直接沿用未免有抄袭之嫌……而且身为老大的IWF也不会反过来沿用小弟的设置,毕竟之前都是IPF照搬IWF设置的)

    女子:49、54、60、67、75、84和84公斤以上级

    (我知道这次国际举联调整成男女单项赛事各10个级别,综合运动会各7个级别是为了男女平等,但男子平均身高和增肌上限都比女子高得多,体重上限也高得多,强行要求一致合理吗?怎么不顺便把男女比赛杠铃杆的规格也统一成长2200毫米直径28毫米重20公斤呢?)

   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发表评论